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Sat 26/9/2015 20:30 (30) 誓做一個唯一的偉大的偉人華人集團?

.
.
.
憶:蕭邦說:.......
.
Video         Cloud          人權           Economic  1  2  3          华尔街  1   2a   2b
.
cloud live see From 18/9/2015 to 19/9/2015 
.
每人頭上一片天 cloud live see From 20/9/2015
.
.
......................................................................................................................
.
.
.
.
.
......................................................................................................................
.
.
Sat 26/9/2015 
26/9/2015 20:30 保良 [Live 直播]   SEE
.
Sun 27/9/2015 
27/9/2015 8:01 cloud live  SEE
27/9/2015 15:16 在公園,我蕭邦做完了 football angels birds 
.
Mon 28/9/2015
28/9/2015 cloud live  SEE
.
.
Tue 29/9/2015
.
29/9/2015 5:02 1 (4:57-5:22) (5:28-6: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Cc3ZGfK3DE

29/9/2015 5:09 2 (2:01-2:3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9bklmSDW-s






29/9/2015 6:00 7 (5:32-8:07 ) not nea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97e9CE9hMI

29/9/2015 5:02 cloud live  SEE 

.
News: 29/9/2015 14:39  印度央行宣佈降息 幅度大於外界預期
回憶: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9bklmSDW-s
亞洲股市指數行情:http://www.stockq.org/stock/history/2015/09/20150929_tc.php
.
News:29/9/2015 16:44 (1:58-3: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120&v=TX7RbzYQ5Sc
News:29/9/2015 17:20 GLENCORE 商品價格持續下跌
News:29/9/2015 17:30 「通貨膨脹妄想症」
回憶: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9bklmSDW-s
回憶:25/8/2015 http://shiuyiupong2.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24.html
.
回憶:「通貨膨脹妄想症」確實是精神病
回憶:「通貨膨脹妄想症」確實是精神病
.
回憶:22/8/2015  My Way
回憶:China
回憶:29/1/2015 30/1/2015 :原料價格下跌,導致從俄羅斯到奈及利亞等許多高度倚賴天然資源的新興國家就此陷入窘境。原本將資金投入這些國家的投資人眼看資產快速縮水,而且銀行也準備抽他們的銀根,只得收回在其他新興市場的投資。巴西雖然不依賴石油出口,與陷入困境的國家也沒有密切的貿易往來,同時經濟特性和那些國家迥異,但受到國外投資人普遍瀰漫的恐懼心理以及借款緊縮所波及,也給捲入全球金融危機之中。到頭來所有新興市場幾乎無一倖免,包括那些壓低通貨膨脹的國家
.
回憶:22/8/2015  My Way
USA
回憶:蕭耀邦的 想法:
6/2/2015 蕭耀邦說美元上升是否好事
1982年的國際債務危機就是由於美國大幅調高利率而引起的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机也與美元匯率升值有關
2000年,歐元疲軟也造成世界經濟局勢緊張
.

回憶:24/8/2015 19:48 蕭耀邦說:

低能華狗當權派禁止蕭邦拍攝,自把自為,反對人民和蕭邦,拖垮了世界股市,我身為華人民,很抱歉

故此,我贈世界以下樂章,希望,世界人民,可以,有希望

『金融體系』是經濟之腦

『金融體系』會將稀有的資本配置於各項最有效的用途以產生最高收益

『金融體系』也會進行監督,確保資金用於當初承諾的用途

如果『金融體系』崩潰,廠商將無法取得維持生產所需的營運資金,也無法取得新投資所需的融通

.

金融危機會造成惡性循環:

銀行緊縮放款,迫使廠商減少生產,使生產與所得下降,廠商利潤縮水,有些甚至破產

一旦破產廠商增加,銀行的財務也會受到波及,於是進一步緊縮放款,從而使得經濟衰退更形嚴重

如果太多廠商還不出貸款,銀行也可能會倒閉

即使只有一家大銀行倒閉,引發的負面結果也很可觀

金融機構對往來客戶的信用都經過評估,並納入銀行記錄與記憶之中,這方面的資料相當獨特而不容易轉移

一旦銀行倒閉,許多放款客戶的徵信資料也遭到摧毁,想要重建談何容易

就算在較為先進的國家,典型的中小企業也只會與兩、三家銀行往來,如果某家往來銀行在景氣尚可時倒閉,客戶都不容易在一夜之間就找到其他貸款銀行;更何況在融通管道有限的開發中國家,一旦往來銀行倒閉,要找到新的資金來源就更不容易;如果正值經濟衰退之際,則會變得難上加難

.

各國政府因為擔心這類惡性循環,所以紛紛透過謹慎的管制來強化金融體系,只是不斷遭到自由市場宣導者的掣肘。不過一旦採納反對管制的意見,就會有災難接踵而至:

1982 至 83 年,智利 GDP 跌 13.7%,並有五分之一的勞工失業

美國雷根總统時代因取消管制而產生儲貸機構危機,耗費美國納稅人二千億美元。政府重視金融機構的重整,也是因為了解維持信用流動的重要性。(美國在儲貸機構危機中只關閉少數銀行,部分原因是擔心資訊資本遭到破壞,因此大多數受影響的機構都由其他銀行接管或合併,幾乎沒有影響到客戶。雖然資訊資本因而得以保存下來,但儲貸機構危機還是成為 1991 年美國景氣衰退的禍首之一)

.

IMF 忽略了一項重要的教訓:維持適度的貸款資金:

相對於放款及其他資產比率,銀行資本必須達到一個特定的標準,即所謂的資本適足率 capital adequacy ratio。如果銀行壞帳過多,就無法達到資本適足率的標準

IMF 堅持,假如銀行不能迅速達到標準,就必須關門,在這樣的堅持下,使得景氣衰退雪上加霜

IMF 所犯的錯誤,是我們在經濟學的第一課就會提醒學生要注意避免的『組合的謬誤』fallacy of composition

如果只有一家銀行出問題,要求它達到資本適足率標準可以說得過去;但是如果出問題的銀行很多,甚至占大多數,那麽這項政策就可能禍患無窮

.

要提高資本適足率只有兩個辦法:增加資本或減少貸款

在景氣衰退之際,尤其是像東亞金融風暴那樣嚴重的狀况,要募集新資本談何容易,剩下來可用的策略只有減少貸款

然而,如果每家銀行都開始緊縮既有的放款,必然有愈來愈多企業陷入困境;

如果這些企業的營運資金並不充裕,勢必得縮減生產,連帶也降低對上游廠商的產品需求;

這種向下的漩渦因而愈捲愈大,受牽連的廠商愈來愈多,如此一來,銀行的資本適足率就更為岌岌不保。

原本意圖改善銀行財務結構的做法,卻產生了完全相反的效果

等到大批銀行倒閉,而一些茍延掙扎的銀行因背負不斷增多的鉅額壞帳,也不敢再吸收新客戶時,必然會有更多企業發現自己無法取得融資,一線復甦的生機也告破滅

由於東亞地區貨幣大幅貶值,使出口品價格降了三成以上,本來應可刺激出口,但是出口增加的幅度卻不如預期。箇中原因並不難理解:廠商必須有營運資金增加生產,才可能擴大出口。但在銀行紛紛關門或緊縮信用的情況下,廠商想取得維持生產的營運資金都感吃力,遑論要擴大生產

IMF對金融市場認識不足,由關閉印尼銀行的政策看得最清楚不過。當時該國出現16家銀行關門大吉的情况,而且據稱還可能會有其他銀行步上後塵;除了金額很小的帳戶,存款人只能自求多福。可想而知,剩下的私人銀行立刻出現擠兌,存款很快轉向看來受到國家保障的國營銀行。印尼的銀行體系與經濟因此遭到沈重的打擊,再加上財政與貨幣政策的錯誤,真可說是在劫數難逃,嚴重的經濟蕭條已成定局。韓國則反其道而行,不理會外界的建議,非但未關閉兩家最大的銀行,反而增資挹注,而這正是韓國為何能復原如此快速的重要原因

.

IMF 未能清楚理解『金融市場的運作』及『其對經濟的影響』

IMF 粗糙的總體模型並未由總體的層次勾勒金融市場的全貌,更欠缺個體層次  ———  也就是個別廠商層次

IMF對它所謂的穩定政策  ———  包括高利率在內  ———  所帶來公司或財務上的困境,也未能適時給予 關注
.
.
My Way 7/1/2015 http://blog.xuite.net/donateshiupong23/blog/300592621
亞洲金融風暴時 IMF 要求各國勒緊褲帶的做法,其實反而加速了危機的傳播。所得迅速下跌會導致進口大幅減少,而在區域經濟高度整合的狀況下,必然使鄰近國家也陸續步向衰退。等到整個區域都瀕臨崩潰時,由於對石油與其他大宗物資的需求大幅滑落,又會導致這些原料的價格暴跌,因而遠在數千哩以外的原料輸出國也捲入了災難中
此時 IMF 仍死守財政緊縮政策,認為這種做法才能恢復投資人的信心。亞洲金融風暴由亞洲傳播到俄羅斯,乃是透過油價的暴跌,而不是由於兩地投資者「信心」之間有什麼神祕的關聯。由於 IMF 對危機的傳染缺乏一貫而完整的理論,所以 IMF 往往擴大而非阻絕危機的蔓延
.
My Way 7/1/2015 http://blog.xuite.net/donateshiupong23/blog/300592621
 一個國家生活水準降低自然會波及鄰近的國家。地區性的衰退影響則遍及全球;全世界經濟成長趨緩,如此一來,原料價格下跌,導致從俄羅斯到奈及利亞等許多高度倚賴天然資源的新興國家就此陷入窘境。原本將資金投入這些國家的投資人眼看資產快速縮水,而且銀行也準備抽他們的銀根,只得收回在其他新興市場的投資。巴西雖然不依賴石油出口,與陷入困境的國家也沒有密切的貿易往來,同時經濟特性和那些國家迥異,但受到國外投資人普遍瀰漫的恐懼心理以及借款緊縮所波及,也給捲入全球金融危機之中。到頭來所有新興市場幾乎無一倖免,包括那些壓低通貨膨脹的國家

以往世界經歷經濟衰退,也顯示出 ----- 為提振本國經濟,每個國家無不削減進口,以期將消費需求轉移到本國產品上。關稅與通貨貶值等招式紛紛出籠,目的就是要使本國貨相對於外國貨更便宜,然而,每個國家縮減進口之際,也就同時將經濟衰退「輸出」給鄰近國家


在景氣走下坡時必須設法減少貿易逆差,甚至還要爭取貿易順差。如果一個國家總體經濟政策的中心目標是要有償還外債的能力,那麼這種做法或許還說得通,因為外匯存底累積愈多,國家償債能力就愈強。至於國內人民或其他國家所要付出的代價就顧不到了。不過目前情況已和1930年代不同,就算一國是為對付景氣衰退而提高關稅或採行其他貿易障礙,還是會承受龐大的壓力


既然關稅與貶值都不可行(註:貶值會引發通貨膨脹),要減少貿易逆差只有兩途:『減少進口』或『增加出口』。『減少進口』,這也就代表縮減所得,引發大幅衰退。分析下來,這是唯一可行的方案,只可惜會對個別國家或整個世界都相當不利。1990年代後期發生在東亞各國的情況正是如此:緊縮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加上不當的金融政策,導致經濟大幅衰退及所得下降,從而出現進口縮水與巨額貿易順差,使各國有資金能償還國外債權人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增加外匯存底,這一政策自然算很成功。但別忘了本國與鄰近各國付出的成本!由於每個國家都縮減進口,其他國家的出口必然等量減少,因此也就等於把不景氣向外輸出到其他國家。但更糟的是,除了拖累別人,自己國內的經濟也得不到什麼好處。隨著不景氣向世界各地擴散,又導致如石油等原料價格暴跌,從而更波及俄羅斯這些產油國家

.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